一直以來
常州始終堅持
制造立市、產業強市、質量興市
大力發展智能制造
2020年,常州位列
全國先進制造業城市第17位
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
單項冠軍企業的作用舉足輕重
有一個好消息
常州制造業單項冠軍
數量規模
又要再次擴大嘍
11月8日,工信部發布的《關于制造業單項冠軍第六批遴選和第三批通過復核企業名單的公示》中,常州有3家企業被認定為單項冠軍示范企業、4個產品入圍單項冠軍產品,數量位居全省第一。
此次入圍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企業,均是長期專注于制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,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,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。
專注細分領域、投入技術創新,正是“單項冠軍”們能夠以相當優勢占領全球市場的重要因素。
本次入圍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的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,前不久上榜2021江蘇百強創新型企業,7月份更是榮獲首屆“江蘇省科技創新發展獎”。
屢獲認可的背后,是星宇車燈在智能前照燈研發領域的大力投入。企業有研發人員一千多人,占員工總數的近20%,目前企業建有多個國家級實驗室,承擔國家級、省級重點項目課題的攻關,擁有有效專利一千多個。
我們和南大、復旦都有光學、機械方面的合作。目前,企業正著手準備建設研發大樓,將集成基礎研發、產品研發和預研研發,形成三位一體的研發模式。
此次入圍的江蘇海鷗冷卻塔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,加碼創新項目。
2020年,海鷗股份研發的高效節能冷卻塔新品,不僅填補了國內模塊式消霧節水塔的技術空白,還打破了國外專利技術保護壁壘。
同時,常州企業緊隨前沿科技,加速企業智能制造迭代頻率。精研科技聯合微億智造,共同研發基于5G打造的自動視覺檢測機器,僅需1-2秒,就能同步完成4個精密產品的瑕疵檢測。35臺機器可以替代300多個傳統質檢工,企業一年可節省人工成本3000多萬元。
此前,常州累計已有
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家
列全國地級市第一
既有“大象軍團”的集群效應,又有“螞蟻雄兵”的示范引領,常州制造業取得持續性突破。
2020年,常州制造業規模突破1.3萬億元,隱形冠軍200多家,中國工業大獎、工業強基工程項目、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均列全國地級市第一。國家工業41個大類常州有33個、207個中類常州有189個、666個小類常州有598個。
目前,高端裝備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已成為常州的產業名片,動力電池產能占江蘇全省近三分之一。石墨烯、碳纖維、碳復合材料等先進碳材料領域的研發應用處于全國前列,新型碳材料產業入圍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。
今年前三季度,我市實現制造業增加值2569.8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14.6%,高于GDP增速3.7個百分點。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1.5%,占比位列全省第一。
按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要求,常州正全力推動“532”發展戰略的實施,以產業強市為支撐,打造結構優化、產業高端的現代化常州,打造長三角產業中軸,加快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。
站在新起點,奮進新征程
制造強市常州
接下來要這么干
著力壯大十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,精心培育八大高成長性產業鏈,大力發展研發設計、人才資源等現代服務業,培育2-3個產值超三千億元的地標產業,支撐工業規??偭吭缛胀黄苾扇f億元。
積極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,謀劃實施一批強鏈補鏈項目,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,五年新招引總投資100億元或10億美元的產業項目20個,力爭總投資超百億美元項目實現零的突破。
深入推進質量強市、品牌興市和標準化戰略,支持更多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、省長質量獎、市長質量獎,推動老字號煥新,培育新國貨品牌,增強“常州造”的話語權和影響力。
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倍增
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倍增
多個倍增計劃的背后
是“十四五”期間
常州確定的全新城市定位
“國際化智造名城、長三角中軸樞紐”
過去
常州靠制造業
贏得了“工業明星城市”稱號
規模大、門類全、韌性好、開放程度高
是常州的制造底蘊
未來
常州仍然要靠產業重振雄風
再創城市輝煌
- 熱點
- 2021-11-13 20:28:20
- 熱點
- 2021-11-13 20:25:40
- 熱點
- 2021-11-13 20:25:02
- 熱點
- 2021-11-13 20:22:42